網頁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美國勞動節系列報導(2) ----美國就業結構


上週五的美股因非農就業數據出爐,帶動了全球股市再一波的下殺, 美國的就業問題到底有多嚴重呢? 根據資深財經作家John Mauldin的最新發表文章It's All About The Jobs -- And Gold,深入地探討了美國就業問題, 以下是這篇文章的重點摘錄, 希望能協助各位投資朋友能更了解整個美國就業結構問題。

首先,先分析週五的非農就業數據。雖然出來的就業數據是零,這數據若以數字表面上來看不增不減,看似中性但實質上數據已經是往下掉的。以美國人口來說, 每個月增加12萬五千個就業機會才能跟得上人口增加的速度。

雖然有分析師認為因為Verizon的員工有46000人進行罷工(罷工人員沒有被列入就業人口),因此就業人口數事實上應該還要增加46000,但是明尼蘇達州政府員工有20000人返回工作崗位,因此也被納入新的就業人口。由此來看,所謂的就業人口的數據結構中,罷工的工人被認定為失業人口,而一但罷工結束返回工作后,卻又被認定為新的就業人口。所以這個計算的結構並不是那麼精確,當下個月投資人看到就業數據意外的多了46000, 可別高興太早,因為那46000的新就業人口,事實上是Verizon的罷工員工。

以美國就業統計局BLS(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所認定的就業人口評斷規則來看,所謂的就業人口指的是16歲以上的受薪階級,每週至少工作一小時以上或有工作但暫時因休假,生病,氣候,家庭照顧等請假的員工或者是有勞資糾紛或參加訓練的員工都被納入就業中人口。但有趣的是參與罷工的員工則不被納入就業人口中。 因此容易造成單月中就業人數數字的失真。 所以以三個月的平均就業人口數值來看,是比較客觀的。以前三個月來看,美國就業人口約下滑560000人。

我們再來看另一項數據,也就是上週四出爐的全國ISM指數,50.6 僅僅瀕臨緊縮值一點點而已,這真的是一個很難看的數據。 其中更令人擔憂的是在ISM報告中,已經是第三個月存貨大於新訂單。這代表什麼呢? 從歷史的經驗上來看,這代表美國經濟離衰退不遠矣!

以下是存貨VS新訂單差異量指數與經濟衰退期關聯圖:


美國現今與2000年時的工作職缺總額大致一樣,但要注意的是現今的人口數卻是多了
近300000000人,如果要達成 與2000年一樣的就業與人口比,至少還需要增加約一千八百萬的就業機會。從以下的這份人口就業比率圖可以看的出來,在這十年內比率下降的十分快,尤其在經濟衰退的這幾年內更快。


接著,我們來看看美國的勞動力結構。


上面圖表顯示出:
以男性而言,從1948年到1980年,男性從20歲到60歲的就業比例高達98%,換句話說,在那個時期中,只要有工作能力的男性,都會想要去工作,而且都能工作。 但是到了1980-2005,男性就業率則是降到92%,而接下從2005-2011年,短短的六年期間,男性的就業率則是很快地降到89%。以所佔人口比例來看, 1975衰退之前,男性就業人口約佔20到64歲的98%, 而現在卻只有71%。 這其中落差的17%意味著有一大群比例的人已經放棄尋找就業的念頭。 同樣的在女性勞力結構上也是看到衰退的現象。現在的女性勞動力與高峰時期約差距了13%,而降幅最快也是在這兩三年所發升的。

接著來看看美國就業人力的年齡結構:




這圖表顯示出年齡越高,失業率也相對偏低
(圖中的四條線由上而下分別是 16-19歲失業率 20-24失業率 25-54失業率 55歲以上失業率 )


這張圖表是以每十年的年齡結構來看失業率。年齡越高,失業率也較低。


這張老年勞動力圖表(超過七十五歲的勞動人口)顯示了在這十五年內,老年人口的就業率卻是相對地增加,已經抵達就業人口數的1%。 戰後嬰兒潮的這一代,似乎還不想從職場上退下來,就像是投資大師葛林斯潘一樣的年紀族群,還佔著工作職缺,這對年輕的勞動人力造成了威脅。

關於勞動人力的學歷結構:



失業率的高漲情況下,雖然相較之下高學歷的失業率較低,但事實上高學歷已不再是就業機會的保證入門票。即使是高學歷也會因工作機會偏少,而被迫選擇低收入或較不需專業技術層次的工作。至於年齡群越低與學歷越低的勞動就業市場則是就業績會越少,競爭越加激烈。


就業問題將如何改善呢? 週四歐巴馬將發表相關演說(雖然大多數人不看好)。 根據高盛所發表關於就業報告的相關數據圖。


如果要兩年內把失業率降至8%以下,亦即圖表中的最低64%勞動參與率,一個月就必須157000就業機會, 這樣看來,無論是誰入主白宮都是十分艱困之事。要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從歷史來看,90%來自於小型公司,其中更有75%來自不到20人以下的小公司。因此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的源頭,就是活絡小型企業的發展。但是以目前美國的金融管理制度看來,對於小型公司發展卻不是友善的。

無論明天是誰入主白宮,就業問題都不會一夕之間迎刃而解。在美國公私部門沒有通力合作之下,就業問題看來將是漫長之路!


文章來源: frontlinethoughts
圖片來源: socalofficerealestate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