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2月24日 星期五

製造業,美國經濟不可忽略的一角


大多數投資人在看美國經濟時的指標多為失業率與房屋市場是否翻揚。 不過有另外一塊是投資人不可忽略之處,那就是美國的製造業。 雖然美國的製造業很多都隨著企業的全球化散佈世界。不過如今在面臨高失業率的情況下, 製造業的回流與再度興起將會是帶動美國經濟是否可以持續向上的重要關鍵之ㄧ。 以下的觀點是來自紐約時報引述LAURA D'ANDREA TYSON的看法,提共各位投資人參考。

LAURA D'ANDREA TYSON教授是少數支持製美國造業回流美國本土的美國經濟學家之ㄧ。美國2008年金融海嘯,總統Obema將重心轉向製造業,使其成長10%,並釋出30萬的工作機會,這樣的作法多少幫助美國渡過那兩年的黑暗期。
這些工作機會和成長率和全國370萬的總額比起來是沒什麼大不了,但是卻使美國自90年代末期萎縮的製造業情況有所改變。自此美國有些公司開始將生產及就業機會留給自己國人,如果現在有政府幫忙的話會更能幫助製造業的復甦。以下是Laura教授認為製造業為何在美國現在經濟情況下應該更加重視的論點:

1. 美國現在應重新調整消費性成長和靠出口去還外債的比例,不是只注重消費成長而已,還必須考量靠製造業外銷美國產品來還債。美國製造業86%的產品是外銷還有周邊服務的占60%,因而造就美國境內工作機會有超過四分之ㄧ是這些產業的。美國現在財政赤字非常嚴重,在顧及消費成長下,多增加外銷美國製造的產品不但可以減少赤字又可以提振製造業。早期美國製造業外移是因為國外設廠工資都比在國內便宜,但現在國外工資調漲、美元貶值、原料供應連結、運輸成本、本國製造競爭力強,種種原因使得美國自己重新投入製造業的可看性更好。像日本和的德國就是很好的例子,雖然自己國家工資較高,但只要政策配合得宜,一樣可以靠外銷全世界來支持經濟。
2. 製造業的平均薪資高於其他私人非農業的行業,增加製造業的工作機會等於增加中產階級人士的增加。高產值、福利好的製造業,從1990末就一直不斷下降。但2005年到2010的平均薪資$74447也高於其他私人非農業的行業$63122。面臨機械化取代基層人工的現實,又加上製造業的不景氣,使得製造業內部中層職位的缺乏。若現在政府提振製造業的話,勢必就能創造更多中等薪資的工作機會。

3. 製造業裡的研發可以加強創新的元素。沒有經濟學家會否認創新可以提升生活品質,但他們卻不認為製造業和創新有何關係。事實上,一個好的工廠一定國家創新的基石,因為它必須有科學面、工程面、技術面的人才和研究發展,才能具有創新解決的能力來因應市場挑戰。雖然製造業現在只佔國民生產毛額的11%,但是全美大部分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都是投入製造業,其中68%的這些工科人才都是在做研發。

美國科技及科學大廠大部分都會和大學合作研發,把技術核心留在本土。但是隨著美國公司體質漸漸都轉為跨國性組織居多(占84%)的情形下,即便現在他們還把研發重心(84%)放在美國境內,但新興亞洲市場的催促和原料及勞工供應在亞洲的地利之便,美國研發比例已漸漸下降了。雪上加霜的是,為了和美國競爭,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也開始投入研發,積極搶人才。而且未了鼓勵研發,他們還會提供給這類產業減稅優惠,這些都是美國沒有的。在沒有勞工、沒有勞工、沒有原料供應鏈、沒有人才(因為移民名額限制)、沒有研發減稅優惠的美國,還有設廠的吸引力嗎?

4. 重視製造業的人員培訓,製造業及全國都受益。為了提振製造業,必須先提升國民的教育素質,像是提升高中國教畢業率、在職進修、製造產業人才的培育及研究、技術移民資格放寬等教育措施,不僅能幫助製造業更能幫助整個國家。

文章來源: NYtimes

圖片來源: radiopaniekzaaierwebradi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