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歷經一周的會議後正式落幕,其中交班的政權轉移也看似順利完成。不過,這次的十八大,在國外財經媒體的評價整體而言卻是失望大過興奮。
從全球財經的觀點看這次中國的政權轉移,會議上的領導人發言與領導結構看來,並沒有太多值得慶賀之處。 雖然在會議上,中共領導人多次提到人民的幸福與制度改革,但是經濟改革恐怕在短期內是不會有太多變化。
為何國外財經媒體沒有抱持樂觀的看法呢? 首先在這次十八大上,從中央政治局常委名單來看,以江澤明的太子黨的保守勢力抬頭, 相對地被外界視為改革路線的胡錦濤勢力沒有人上榜。 基本上保守派對於人民幣的浮動與開放國營事業的腳步較為保守。 法興銀行分析師Wei Yao 表示中國在國營企業在經濟改革的腳色上,可能趨向保守。而金融時報分析師Simon Rabinovitch 則表示原先被看好將掌管經濟重責大任的前國務副總理王岐山,在這次的權力結構改革中卻下調到貪汙打擊的新職務。而相對之下,過去在天津大幅舉債,興建許多ghost town的張高麗卻晉身到國務院副總理的位置。 這些新的人事布局在外資眼裡真是令人失望。
另外從政治的角度解讀,胡錦濤表示中國不會複製西方的政治模式。換言之,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的模式仍會持續繼續下去。在擔心中國由於經濟改革所帶來社會不安,所導致的政權不穩擔憂下,胡才提出人均翻兩倍的說法。然而根據華爾街日報專訪中國專家Menxen Pei of 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 的看法,認為從十八大的權力改革模式來看,不到最後一刻,外界還無法得知真正的權力名單,就知道中共還是脫離不了人治的不確定模式。而這與西方的觀點與認知差異甚大。
文章來源: businessinsider
圖片來源: standtherefo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