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5日 星期五

拋開品牌效應迷思,讓你省大錢

 


















現代人買東西往往著重於品牌,品牌固然有其重要性與意涵,但是若就實質的經濟考量來看,如果執迷於品牌可能就會讓你虧了為數不少的錢! 

富比世網站上有篇點閱率相當高的文章就拿汽車作為例子,說明品牌往往卻成了花大錢的誘因。

文章的一開始就拿莎翁在茱麗葉與羅密歐劇中的經典台詞點破了是人的迷思。
這句經典的台詞(帶有諷刺性)是這麼說的 :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名字有什么關係?我們稱之為玫瑰的東西,叫別的什么名字還不是照樣芬芳?)

睿智的莎翁早在幾百年前就看穿世人陷在名字的泥淖中無法自拔,而現在的消費者其實也往往在品牌中的魔杖中,花了大筆冤枉錢而不自知。品牌迷思在汽車產業尤其常見。以購車為例, 往往相同的一部車,冠上了不同的品牌,價格就連翻三級跳。  這個在汽車界號稱是 badge engineering (品牌工程)  。所謂的品牌工程通常是一個很有成本效益的工程方式將單一個產品多字重新掛上其他的標誌。(引自維基)。

究竟這樣的換牌利潤有多大呢? 根據倫敦的消費者雜誌 Which ?調查發現 ,在歐洲Aston Martin所推出的十分暢銷的車系 Cygnet  其實就是出自於Toyota 的車型,兩者只差在內部改裝差異,但是價格卻差了近31000美元 (相差近台幣90萬)。同樣的車,價格卻差了三倍,消費者買的的真正的價值還是心理的虛榮呢? 

當然了如果你是有錢人的話, 或許價值與價格的判斷與一般人的見解自然是不同。 根據汽車雜誌的介紹,這款上述的Cygnet ,雖然只是1.3公升的小車,但是它的客戶想要擁有它卻得要三個月前預訂,並沒有現貨,因為這款車可以專為消費者量身訂做,設計客人獨有的車體內部空間,如儀表板 皮革等設計。  

如果有興趣知道更多有關於汽車之間的關係 可以看這裡

從一般消費者的觀點來說,能省錢就是王道,因此深入了解品牌,拋開品牌的迷思多少可以為自己的荷包省下一些,相對地如果從企業獲利的角度來看,深植品牌才能賺取更超高的獲利。

文章來源: Forbes
圖片來源: www.autocarindia.com